HI,下午好,新媒易不收取任何费用,公益非盈利机构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162-302
请扫码咨询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设计师如何在B端产品中获得更多话语权

2020-10-17

传统设计师擅长的表现、体验层上,业务方意识里并不看重,立项评审都没有邀约设计师的习惯;在设计师不熟悉的业务逻辑上,错综复杂,牵一发动全身——对此我们简直不敢多说话。

弱小、可怜、又无助可以形容B端设计师的被动局面了;毕竟,如果不看重视觉、也不看重用户体验,产品和开发两个人其实也可以商量着把活儿干了,方便、快捷还省事儿。

设计师如何在B端产品中获得更多话语权?

下面我会分别从战略层、框架层、交互层、视觉层分享设计师在工作中如何通过打破职能限制,化被动为主动,推行设计想法落地,为产品创造出可量化的价值的过程。

一、战略层——明确目标,以终为始

牢记自己的目标/使命,确信日常所作所为并未与之南辕北撤,并且每天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无论是To B还是To C ,开始动手设计之前,都应该去“找到”产品的目标;因为我们和团队成员所有的努力与沟通都是围绕“目标”来进行的,在设计之前如果弄不明白产品整体的目标,只拘泥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为了1像素还是2像素而纠结,无异于井底之蛙、管中窥豹。

1. B端产品的目标是什么?

之前看过很多有关B端设计的文章,发现都会强调B端设计目标是“提升效率”,看完我就笑了,难道所有员工都是流水线上记件结算的工人吗?把做完一件工作的时间从5分钟缩减到4分钟就都那么重要?这种一言以概之的认知未免也太狭隘了!

以自如配置的产品优化举例,整体产品设计的主要功能目标其实有三个:品质管理、成本控制、效率提升;由于公司“做超越用户期待产品”的“北极星”目标的要求,目前优化都是围绕“监管线下工作,提升出房品质”来做的,效率和成本反而成了次要考虑的部分。

如何去发现到这些目标呢?

我们可以从季度总结、邮件、讲话中知道公司的战略;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深度参与项目,切身的去洞察,从一个需求的“接收者”转变为“参与者”再转变为“制定者”。

所以,深度参与到项目,应该关注并输出哪些东西?

2. 设计师参与用研时到底在研究什么?

1)通过和产品经理一起梳理业务流程、拆分大的业务、流程、操作、目标、用户反馈到“原子级别”

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当设计师在面对一团乱麻的时候,首先面对的其实是解决什么问题的问题;而拆分大问题到小问题,使无秩序的客观世界变为有秩序可理解的理性映射,就是尤其重要的第一步。

结构化思维,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把钥匙,而且是最关键的一把钥匙;它可以使你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去应付任何问题,去寻找其他的钥匙,而不论这个问题你是否有经验。——《解决问题的钥匙》

以我所优化的自如配置app举例,这个项目其实有个1.0版本;但是在接手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关于这个产品的第一手信息,业务流程线繁杂,牵扯很多数据、部门以及其他业务线——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大线团。

于是我们发起了一次针对“家装一线人员”的用户调研。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设计师的我与产品经理、用户研究员一起了解并拆解了以下5点:

  • 拆解了业务方的工作流程;
  • 拆解了业务工作流程中的阶段性任务;
  • 拆解了完成阶段任务需要做的操作点;
  • 拆解了用户意见到具体操作点;
  • 拆解了阶段任务的阶段目标/评价标准。


2)收集使用意见、了解、拆分使用的场景(5WH)

完成前期的梳理工作之后,对于业务框架、以及阶段性目标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明确。

之后我们还通过”问卷定量收集“使用者”优化呼声 ——邀约使用者深度访谈定性了解详细情况——线下走访使用场景“三步调研法了解以下3个信息。

  • “使用者”的用户画像(who);
  • “使用者”的使用场景(when\where\what);
  • “使用者”不按照设计路径操作后替代方案(how);

通过分析(why why 分析法),我们得到“使用者”不使用我们原有设计的原因,以及这样会对业务目标造成的后果,为之后的产品优化提供设计方向与理论依据。


3)明确B端真正的用户是谁?

为什么我会把使用app的人称为“使用者”而不是“主要用户”呢?

这又可以引出一个小问题:B端产品真正主要的用户是谁?

在B端产品众多角色对于产品的众多意见中,当出现矛盾的时候,应该以谁的意见为主?

很明显,在这点上,B端和C端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以自如配置app为例,整个产品波及的角色大概有下面几种,除了“配置专员”之外,其他角色都不会使用它;但是也会毫无疑问受到产品的影响,或者影响产品的设计。


之上的角色都是用户,我们需要考虑他们的意见,得到他们的支持,但却并非我们的“主要用户”。

判断“主要用户”的标准也很简单,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判断:“需求、规则、目标”。

所以,这个B端产品的“主要用户”是“业务方”,因为业务方对其他角色用户提出了需求(高效率、低成本、高品质),需要各个角色遵守规则(管理手段让其他角色的愉悦、恐惧),去达到业务目标(多快好省盈利)。

如果是C端产品,使用者很大可能也是“主要用户”,因为产品需要通过去解决他们的需求(如购物、看新闻、社交等);设计需要遵守这些使用者的规则如:用户习惯、人性弱点、心理等(如果我们不遵守这些规律,他们就会抛弃我们的产品,从而让我们恐惧、不爽),去达到目标(购买成功、看到最新的新闻、点赞评论);C端通过产品达成用户的目标来达成业务的目标。

经过在战略层的一番探索,我们有如下几个收获:

  • 团队成员一起梳理了业务原有流程 ,团队成员对产品的认知统一了;
  • 通过调研,了解了“终端使用者”的使用场景,通过why\why分析法收集和发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 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明确了业务方的目标,并拆解了目标到具体操作点;
  • 通过业务方当前的重点目标明确了优先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