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犯罪
时间:2023-05-03
来源:
恶意透支 信用卡诈骗犯罪 在我国刑法中,恶意透支是信用卡诈骗罪的常见表现方式之一。但其在具体成立条件上具有不同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和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的特殊之处,即主体为合法持卡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须具备超过规定限额或 恶意透支 信用卡诈骗犯罪
在我国刑法中,恶意透支是信用卡诈骗罪的常见表现方式之一。但其在具体成立条件上具有不同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和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的特殊之处,即主体为合法持卡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须具备超过规定限额或现定期限,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数额较大这三要件。唯有明确构成要件,才能完善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立法。 目前,理论界与司法实务部门对这种犯罪构成条件的认识存在诸多分歧,本文拟就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以及立法完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求对司法实务与立法改进有所助益。 问:什么是“透支”行为? 所谓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发卡行或发卡公司信用卡帐户上资金不足或已无资金的情况下,经发卡行或发卡公司的批准,允许其以超过信用卡上预留资金的额度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信用卡透支是信用卡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发卡银行或公司向持卡人提供的一种消费信贷。但是必须遵守信用卡的章程规定,要求持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补足资金,并按规定支付利息,这样才构成善意透支,从而是一种法律所允许的行为。从我国目前发行的信用卡来看,除了外币种类的信用卡不允许透支外,绝大多数的信用卡都允许在一定限额内进行短期的善意透支。 司法实务中,正确认识“透支”行为,必须将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区分开来。但是由于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并未对“善意透支”的概念予以明确,以及信用卡理论与实务部门对《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与刑法规定的恶意透支的概念理解的不同,导致在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区分标准上存在很大分歧。现举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予以评析。 一种观点认为,持卡人在自己存入的信用卡备用金余额不足的情况下,依照信用卡管理规则和信用卡章程,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状况,在一定限额内透支并于透支后在规定期限内偿还透支款并支付相应的透支息,即属“善意透支”,(注:参见阿不都热依木。卡得尔、张国吉:《信用卡透支初探》,《人民检察》1995年第4期,第8页。)简而言之,所谓善意透支,就是持卡人在规定限额内透支并于规定期限内偿还透支款项并交纳透支息的行为。与此相对,恶意透支,就是合法持卡人利用银行授权限额,故意超出实际偿还能力取现消费,或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突击取现和消费逃避偿还透支责任的行为。(注:苏正洪:《论犯罪型的恶意透支之认定与处理》,载《上海市惩治和预防金融欺诈高级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第75页。)该观点把恶意透支分为违规型恶意透支和犯罪型恶意透支两类。违规型恶意透支是指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超过了银行规定限额或期限透支的行为,主观上持卡人并不想逃避偿还透支责任,客观上,透支由本人偿还,超过本人实际偿还能力时,由担保人作出偿还。犯罪型恶意透支则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拒绝偿还或变相拒绝偿还且数额较大的透支行为。有的论者将违规型恶意透支(该论者称之为“违法的恶意透支”)与犯罪型恶意透支(该论者称之为“犯罪的恶意透支”)的区分标准概括为:数额大小;是否主动归还。
在我国刑法中,恶意透支是信用卡诈骗罪的常见表现方式之一。但其在具体成立条件上具有不同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和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的特殊之处,即主体为合法持卡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须具备超过规定限额或现定期限,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数额较大这三要件。唯有明确构成要件,才能完善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立法。 目前,理论界与司法实务部门对这种犯罪构成条件的认识存在诸多分歧,本文拟就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以及立法完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求对司法实务与立法改进有所助益。 问:什么是“透支”行为? 所谓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发卡行或发卡公司信用卡帐户上资金不足或已无资金的情况下,经发卡行或发卡公司的批准,允许其以超过信用卡上预留资金的额度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信用卡透支是信用卡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发卡银行或公司向持卡人提供的一种消费信贷。但是必须遵守信用卡的章程规定,要求持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补足资金,并按规定支付利息,这样才构成善意透支,从而是一种法律所允许的行为。从我国目前发行的信用卡来看,除了外币种类的信用卡不允许透支外,绝大多数的信用卡都允许在一定限额内进行短期的善意透支。 司法实务中,正确认识“透支”行为,必须将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区分开来。但是由于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并未对“善意透支”的概念予以明确,以及信用卡理论与实务部门对《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与刑法规定的恶意透支的概念理解的不同,导致在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区分标准上存在很大分歧。现举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予以评析。 一种观点认为,持卡人在自己存入的信用卡备用金余额不足的情况下,依照信用卡管理规则和信用卡章程,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状况,在一定限额内透支并于透支后在规定期限内偿还透支款并支付相应的透支息,即属“善意透支”,(注:参见阿不都热依木。卡得尔、张国吉:《信用卡透支初探》,《人民检察》1995年第4期,第8页。)简而言之,所谓善意透支,就是持卡人在规定限额内透支并于规定期限内偿还透支款项并交纳透支息的行为。与此相对,恶意透支,就是合法持卡人利用银行授权限额,故意超出实际偿还能力取现消费,或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突击取现和消费逃避偿还透支责任的行为。(注:苏正洪:《论犯罪型的恶意透支之认定与处理》,载《上海市惩治和预防金融欺诈高级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第75页。)该观点把恶意透支分为违规型恶意透支和犯罪型恶意透支两类。违规型恶意透支是指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超过了银行规定限额或期限透支的行为,主观上持卡人并不想逃避偿还透支责任,客观上,透支由本人偿还,超过本人实际偿还能力时,由担保人作出偿还。犯罪型恶意透支则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拒绝偿还或变相拒绝偿还且数额较大的透支行为。有的论者将违规型恶意透支(该论者称之为“违法的恶意透支”)与犯罪型恶意透支(该论者称之为“犯罪的恶意透支”)的区分标准概括为:数额大小;是否主动归还。



- 手机降低家庭满意度
- 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犯罪
- 信用卡恶意透支
- 信用卡被盗用而致合法持卡人经济损失赔偿责任
- 性犯罪有哪些特点?
- 教师性犯罪的心理因素分析
- 邻家爷爷摧残3岁女童 老年人性犯罪呈增多趋向
- 组织卖淫罪的构成和处罚规定
- 农村老年人性犯罪值得关注
- 侵犯财产罪包括哪几种?侵犯财产罪与贪污罪有何区别?
- 2019寻衅滋事是否一定会判刑?和殴打他人区别?
- 拒捕需承担哪些法律后果?法律关于拒捕是怎么处罚?
- 破坏军婚罪包括哪些类型?破坏军婚罪如何量刑?
- 重庆虚假诉讼罪如何认定?虚假诉讼罪如何报案?
- 重庆合同诈骗罪无罪辩护词怎么写?
- 骗取社保基金怎么量刑?骗取社保基金的行为有哪些?
- 虐待老人犯法吗?虐待老人怎么判刑?
- 出卖公民信息怎么处罚?出卖公民信息如何认定?
- 非法采矿罪怎么处罚?非法采矿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 贿赂罪的成立条件有哪些?贿赂罪怎么处罚?
- 环境污染如何举报?环境污染罪怎么处罚?
- 自首如何认定?自首如何处罚?
- 诽谤罪的行为表现有哪些?诽谤罪怎么处罚?
- 间接证据构成证明体系可以据以定案
- 医患矛盾化解之我见
- 刑事案件办案期限
- 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有关问题的解释
- 离婚一年内复婚财产还是共有
- 离婚后女方户口怎么办?
- 组合家庭关系复杂的原因有哪些?
- 手机降低家庭满意度
- 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犯罪
- 信用卡恶意透支
- 信用卡被盗用而致合法持卡人经济损失赔偿责任
- 性犯罪有哪些特点?
- 教师性犯罪的心理因素分析
- 邻家爷爷摧残3岁女童 老年人性犯罪呈增多趋向
- 组织卖淫罪的构成和处罚规定
- 农村老年人性犯罪值得关注
- 侵犯财产罪包括哪几种?侵犯财产罪与贪污罪有何区别?
- 2019寻衅滋事是否一定会判刑?和殴打他人区别?
- 拒捕需承担哪些法律后果?法律关于拒捕是怎么处罚?
- 破坏军婚罪包括哪些类型?破坏军婚罪如何量刑?
- 重庆虚假诉讼罪如何认定?虚假诉讼罪如何报案?
- 重庆合同诈骗罪无罪辩护词怎么写?
- 骗取社保基金怎么量刑?骗取社保基金的行为有哪些?
- 虐待老人犯法吗?虐待老人怎么判刑?
- 出卖公民信息怎么处罚?出卖公民信息如何认定?
- 非法采矿罪怎么处罚?非法采矿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 贿赂罪的成立条件有哪些?贿赂罪怎么处罚?
- 环境污染如何举报?环境污染罪怎么处罚?
- 自首如何认定?自首如何处罚?
- 诽谤罪的行为表现有哪些?诽谤罪怎么处罚?
- 间接证据构成证明体系可以据以定案
- 医患矛盾化解之我见
- 刑事案件办案期限
- 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有关问题的解释
- 离婚一年内复婚财产还是共有
- 离婚后女方户口怎么办?
- 组合家庭关系复杂的原因有哪些?